固精益肾,即固护阴精、培益肾气、增强精力的健身防病方法。如《三元参赞延寿书》云:“圣人不绝和合之道,但贵于闭密以守天真也。”所谓闭密以守天真,就是固精益肾之意。重视固精益肾是中医房事养生学的一大特色。古代医家曾提出许多固精益肾法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如明代袁黄认为固精之法不仅限于房室,而与劳逸、七情六欲、饮食等密切相关。所著《摄生三要》提出较全面的聚精方法:“一曰寡欲,二曰节劳,三曰息怒,四曰戒酒,五曰慎味。”就是说,
固精益肾首当节制性欲,蓄精养血;
要避免劳伤,凡过度疲劳每易耗伤精血;
要善于调节情志,尤忌喜怒失节,以防气机逆乱,阴精暗耗;
酒为辛甘之品,辛能助热,甘能蕴湿,湿热搏结,耗气伤血,故当戒酒;
要注意调节饮食,使精血化源充足,
正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云:“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”。然浓郁精炙之味,不能生精,唯恬淡之味,乃能补精。万物皆有真味,不论腥、素、淡,煮之得法,自有一股冲和恬淡之气益人肠胃,使精血旺盛,肾精充足。
可见,节制性欲、避免劳伤、调节情志、调节饮食、谨慎用药是固精益肾的基础和前提。若再配合药物、针灸、气功、按摩等保健方法,更增其添精壮肾之效。
然而固精益肾非朝夕之事,须持之以恒,方能精力过人而永葆青春。
一、固精益肾功法
1、袁黄炼精法
此法由明代养生家袁黄提出。其《摄生三要》云:“练之诀,须半夜子时,即披衣起坐,两手搓热,以一手将外肾兜住,以一手掩脐而凝神于内肾,久久习之而精旺矣。”
2、立式排尿法
排尿时男子以脚尖用力,挺然直立,女子以脚尖(尤以第一、二足趾用力)支撑身体的蹲式;咬紧牙关,尽量屏吸,不容松懈,直至排空尿液,即所谓“以门神般的姿态排尿”。坚持平时排尿即应用此法,使精气不得外泄,日久则有强肾益精之效。
3、睡卧暖睾法
临睡前,在侧卧状态下把睾丸收藏在大腿内侧,保持睡眠时双腿轻轻夹住睾丸,使其温暖,以积蓄精气,日久自能
强精益肾。
4、闭精益肾法
排尿时,深吸一口气纳入丹田,尔后闭息,意想此气由丹田至会阴,沿督脉,上百会,即守住百会穴,复想此穴有一绿色的“水”字,始行排尿。排尿毕,将气嘘嘘阿出,并意想百会处“水”字随气下行于丹田。此功法闭精甚严,若需开精门,可于排尿时去掉一切杂念,呵气即可。
5、真气运行法
第一步:呼气注意心窝部。
方法:取站、坐、卧式,口唇微闭,舌抵上腭,双目微闭,排除杂念。先注意鼻尖片刻,随即闭目内视心窝部、以耳细听自己的呼气,勿使其发粗声,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。久久行之,真气即集中于心窝部。入静后,呼气时要使真气入于丹田。
时间:每日早中晚各练1次,每次20分钟,若认真操作,一般10日即可完成第一步功法。
反应与效果:练功3~5天感到心窝部沉重、5~10天可有真气集中的感觉,即每次呼气时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的感觉。练功初可出现头晕、腰背酸痛、呼吸不自然等症状,不必顾虑,若坚持锻炼,可逐渐消失。
第二步:意息相随趋丹田。
方法:第一步功法练到每一呼气即心窝部感到发热后,即可意息相随。呼气时应延伸下沉的过程,慢慢自然地向丹田推进,不可操之过急,以免产生不舒服的感觉。
时间:每次25~30分钟,每日3次,10天即可气沉丹田。
反应与效果:每次呼气时都感到一股热流送入丹田,肠鸣,矢气频转。一般都感到饮食增加。
第三步:调息凝神守丹田。
方法:第二步功法练到丹田有明显感觉时,可有意无意地把呼吸止于丹田。此时可自然呼吸,将意念守住丹田即可。
时间:每次30分钟以上,每日3次,40天左右可感到小腹充实有力。
反应与效果:可有阴痒、会阴部跳动、腰部发热等感觉。可达到精神充沛、体力增加、无气充足、性功能增强的效果。对阳痿、月经不调等病也有一定疗效。
第四步:通督勿忘复勿助。
方法:意守丹田40天后,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,即沿脊柱上行、同时以意识伴随真气上行(勿忘),若真气在某处停下来,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(勿助)。因上行的速度是由丹日之力来决定的,若实力不足,就会自动停下来,侯丹田力量充实后,自然继续上行。切不可急于求成,免有“揠苗助长”之弊。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,内视头顶即可完成。
时间:每次40分钟以上,每日3次以上。
反应与效果:自觉丹田充实、小腹饱满、会阴跳动、后腰发热、命门处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。通督之前,常有背部上拔、头部紧箍之感觉,一旦督脉通过,自然消失而轻松愉快。一呼真气入丹田,一吸真气入脑海,形成任督循环。可体会到“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”的真谛,而有补肾健脑之功。
第五步:元神蓄力育生机。
方法:一般意守丹田。任督循环建立后,各条经脉相继开通,可根据“有欲观窍,无欲观妙”而灵活掌握。如头顶百会处出现活动力量,可意守头顶。
时间:每次1小时以上,每日3次,时间越长效果越佳。需1个月左右、各种触动逐渐消失,而致丹田之力更加旺盛。
反应与效果:全身可出现窜动、皮肤发痒如虫行的感觉,为经络通畅,真气旺盛的表现。真气充足,精力旺盛,而使身心健康,延年益寿。
以上五步功法是循序渐进的,可概括为3个阶段,前三步为调整呼吸、推动真气集于丹田,称为练精化气阶段;第四步使丹田之气,循督脉直达脑海。称练气化神阶段;第五步经络畅通,真气运行自如,称练神还虚阶段。如此五步、三阶段,精充气足神旺,从而收到益肾添精,健脑益气宁神的效果。
6、纯阳固精法
取立式,两腿与肩同宽,双脚掌着地,后跟稍提起,两膝微曲,两手叉腰,四指在前,拇指在后。开始以腿用力。吸半口气即停止呼吸,用力连续收缩肛门,使小腹以下随即向前突出。肛门收缩6~8次,使各部恢复原状。用力吐气2~3口。用力踢腿和活动手臂10余次。约1分钟后,重复再做第2次,方法同前。每日上午练4次。1周后每日练2次。2周后,每日练1次,渐至数日练1次,若效果不理想,则不宜减少次数。
7、太极禅功壮阳法
取坐式,可坐在木椅或木凳上、两腿微向外张,双膝与肩同宽、两大腿放平、小腿垂直,脚底着地,放松裤带、两手掌心向下,平放在双膝上。头宜正,腰自然伸直,微闭双目,排除一切杂念。用舌尖抵上腭,以鼻吸气至小腹后暂停呼吸,小腹同时向内缩,两大腿肌肉向后收紧、双腿犹如向
后退的样子。但臀部必须用力抵住,不得使臀部后退。同时用力收缩肛门,做忍大便状,直到忍不住时,徐徐呼气,全部放松,使恢复原状。如此一收一放,连续练习150次,每日3次,两个月后可见良效。
8、壮阳固精法
又称壮阳七功,即分7个步骤进行锻炼。
搓涌泉:盘膝而坐,先搓热双手,再以手掌紧贴脚面,从趾根处过踝关到三阴交,用力往返摩擦约20~30次,然后左右手分别搓涌泉穴(位于足底足趾跖屈时凹陷处)81次,同时意守涌泉,手势快慢适中,略有节奏感。
摩肾俞:两手掌贴于肾俞穴(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),中指对命门穴(第二腰椎棘突下).做从上向下,从外向里环形按摩36次,并意守命门。
抖阴囊:取半仰卧姿势,后背靠实,意守丹田。一手扶阴茎,另一手食、中、无名指握住阴囊下部,上下抖动100~200次,换手再抖动100~200次.手法由轻到重,练到一定程度后,改用单掌拍打阴囊100~200次。
疏任督:一手置会阴穴(阴囊与肛门中间),一手侧放在曲骨穴(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),两手同时用力摩擦睾丸、阴茎100次左右,换手再摩擦100次左右。并意守丹田,手法由轻到重。
提阳根:一手掌劳宫穴(手掌心横纹中,第二、三掌骨之间)贴丹田,另一手握阴茎,向上、下、左、右各提拉100次。
壮神鞭:两手掌夹持阴茎逐渐加力,来回搓动100~200次,不要憋气。若产生射精感,则宜用手指点压会阴穴,同时收腹提肛,并清静思想,用意念控制射精。待射精感完全消失后,可侧卧休息,或重作5、6功法,则效果更佳。随着功力加深,操作时性冲动感会自行消失。
固精气:以上功法修练百日后,再练此法。即行房过程中略有排精感时,停止摩动,提肛收腹,用意念控制射精。待性冲动缓解,可继续行房或停止房事。
壮阳七功可添精益肾、温补命火,但应循序渐进,不可操之过急。不宜随意更改意守部位。练功前后勿饮冷水、凉茶,饱食及酒后不宜随即练功,要注意练功时不能坦露小腹。未婚或初婚者,不宜练此功法。
9、肛门收缩法
任何姿势皆可,务使心情平静,精神集中,微闭双眼,然后慢慢缩紧肛门,尽量上提,再逐渐放松,使肛门松弛,如此反复收缩放松,每次连续3~5分钟。坚持锻炼,对男女皆有强精增力的作用。
10、添精益肾固精法
本法具有壮元阳、添精益肾、提高性机能之功效。并可防治阳痿、遗精、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病症。本法共分为六步,是在意守丹田或意守命门的基础上进行锻炼的。
意守丹田:此丹田指肚脐而言,即意守肚脐。首先将头上的浊气下降,便于入静。具体方法是,大脑想着浊气从头到脚逐渐下降,同时肢体随之放松,即以意引气。待气已降到足底,全身已经放松,两眼凝视祖·窍处,然后轻闭,两耳以意封闭,也就是听而不闻,并将注意力集中到祖窍,与闭眼后的内视线(意视)合一,同行下达丹田,以意念守住丹田。
意念命门:命门位于正对肚脐之腰部,即两肾之间。女子则意守关元或气海。练功时先行降气,两眼向后行经玉枕、夹脊,一直下到命门处,稍停,使意分往两窍(位于命门两侧与左右两肾之间),由后向前呼(即向肚脐推),至中间合为一股,直达丹田。当肚脐不能再鼓时,再由丹田向命门吸即可。有较好的意守丹田基础后,再练意守命门。
升阳:升阳指壮元阳、益肾精及调血固精。操作方法为:开始入静,意达命门,以意引气,由两肾起经丹田直催睾丸,返上来催生殖器直到顶端,换气后再催。妇女则由两肾经丹田直催子宫和阴道。如此进行36次,再静守命门,然后收功并搓手和脸,一般从“冬至”始每天修练,1个月后,可隔几天练1次。
固精:即固摄阴精,是防治遗精的一种有效方法。练功方法:取卧位,头部枕高,先意守丹田,双手心向下,以右手指扶在左手背上,左手心按在肚脐上,从左向右转36次,再换手以同样方法右转36次。然后双手指稍并在一起,上从心口起下到小腹底高骨处,以丹田为中心,在肚皮上、下推揉摩擦36次(一上一下为1次)。下揉时双手斜立,手心斜向下,以双手小指抵住肚皮来推,上揉时双手斜立,手心斜向上,以双手小指抵住肚皮来揉。先下后上为泻,先上后下为补。然后再用双手揉擦睾丸,其方法为:用双手兜起睾丸,送入阴囊上面的两洞内,在其外皮揉擦,先左后右为1次,共揉擦81次。古人云:“一擦一揉,左右换手,加之功,真阳不走。”如揉擦时阳举,甚至揉完并进行收功方法后,阴茎仍挺而不软,可续练“练精化气法”,以防射精。妇女可结合练点窍法进行。
练精化气:根据功力的深浅,可分为3种练功方法。
①四诀法:四诀指吸、贴、提、闭四字要决。吸,指吸精吸气;贴,指用力使舌贴上腭;提,指提肛、提会阴、提尾闾、提手脚;闭,指闭气,即闭住窍中之气,而忘掉口鼻之气。操作方法:先意守丹田,然后用意由龟头经丹田向会阴吸,由会阴提过尾闾,同时闭嘴、咬牙,舌抵上腭,提紧手脚,缩紧肛门并向上提,再用力由尾闾往上吸,经夹脊、玉枕,过泥丸到上丹田守住。片刻后,连同口中津液用下咽的方法送于中丹田。如此做3次,阴茎即软。再用意由上丹田向下丹田从左至右转圈9次,再由下丹田向上丹田从右至左转圈6次,这是1个小周天数。转完后仍按收功方法在中丹田转圈。若用此法阴茎仍不软,或软而复举,可用九转还阴或周天数法。
②九转还阴法:此法较四诀法功力又加深了一步,其目的在于使阴精化为气血而濡养于周身。操作方法:先用意领气由龟头往里抽吸至丹田守住,同时肛门收缩上提,然后以右手拇指按住右鼻孔,用左鼻孔吸气,慢慢吸至不能再吸的程度时,再以右手食指按住左鼻孔,放开右鼻孔,将气呼出、呼到不能再呼时,再用左鼻孔吸气,如此反复操作3次,再换右鼻孔吸气,左鼻孔呼出,方法同上,也做3次。再用双鼻孔吸气,到不能再吸的程度时,在祖窍停守片刻,随意将此气连同口中津液咽入丹田,操作3次,然后收功。此法必须在练功日久、精液充足的情况下操作,不可用之过早,免有虚火上升之弊。
③周天数法:即用周天数练精化气的一种方法。一般用上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可练此法。先用意由龟头向会阴吸,吸到尾闾左转沿左肋上行,经左脸,用意由左鼻孔轻轻吸气,左眼左眉亦同时向囟门上提,吸到囟门返回上丹田稍定,然后再向上丹田经右眼沿右脸下行,下行时右鼻孔可徐徐呼气,经右肋下达尾闾及会阴。如此左提右降连续做3次。再按上法由右向左提降3次。然后再由会阴过尾闾上行,经命门、夹脊沿脑后上囟门至上丹田稍定,再降至中丹田到会阴。如此共做3遍,做第3遍时,将精气提至上丹田多定一会,再用意送至中丹田定住,然后收功。
收功方法:用意守气,围绕着守窍先由内向外螺旋式左转(即从左向上开始转回左边)36圈,然后再由外向内同样右转24圈。女子则先由右向左,由内向外转36圈,然后由左向右,由外向内转24圈,最后意与气皆集中于守窍之中心、吸回腹内、稍停一会将肚皮放松,即可结束。然后应搓手及脸,即先如洗手一般搓手,手发热后搓脸,以发热为度。
11、振臂练腰强精法
第一步:将双脚分开,与肩同宽,以脚拇指用力着地站立。下肢尽量用力,同时使上身放松,轻轻张开手掌。以手臂向前3分、向后7分的比例摆动。每日早、中、晚各练1次,每次摆动100百次以上。可根据情况逐渐增加摆动次数,若能达到1000次尤佳。
第二步:做完振臂后,保持以上姿势,双脚用力着地,尽力向后转腰,以看背后之物为要领,转到无法再转后,回复到正面,再转向另一方向、如此为转腰1次,每日3次,每次转100次以上。
第三步:完成以上两步后,保持原姿势,以两手交叉在背后,身体尽量向后弯曲,以至不能再弯为止,再使身体恢复自然姿势。一般应弯到45°以上,每回做10次以上,每日做3遍。
12、吸缩呼胀强精法
立式、坐式皆可。先闭目片刻,使精神安定,放松腹肌使之鼓起,然后吸气,同时腹部用力凹下,直至吸到不能再吸的程度。然后放松肩部,鼓起腹部,慢慢吐气。吸气时,使舌尖抵在上齿内侧,以鼻吸气;呼气时,舌抵下腭,并逐渐放松力量。每日练3次,每次3~5分钟即可。
二、固精益肾按摩法
固精益肾按摩,即按摩、揉按某一特定穴位或部位,从而达到调和阴阳、疏通经络、补益肾元之目的。此法可自我揉按或夫妻配合完成。此法简便易行,且行之有效,为古今养生家所倡导的重要保健方法之一。摩法主要分为两大类:一为腧穴按摩,一为特殊部位按摩。一般按摩腧穴常以手指点压揉按,而部位按摩多用手掌按摩完成。
1、腧穴按摩
常用腧穴及其部位:
会阴(男子位于肛门与阴囊之间,女子位于肛门与阴唇后联合之间)。
关元(在腹前正中线,脐下3寸)、气海(腹前正中线,脐下1.5寸)。
中极(在腹前正中线脐下4寸,耻骨联合上缘上1寸)。
间使(掌侧腕横纹直上3寸,两筋之间)。
鱼际(第一掌骨掌侧中点,赤白肉际处)。
足三里(屈膝关节,外膝眼直下3寸处)。
三阴交(内踝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)。
太溪(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,平内踝骨最高点)。
太冲(足背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)。
腰眼(直立、脊柱两旁微陷处)。
命门(第2腰椎棘突下)。
肾俞(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.5寸)等。
主要操作方法:先采取适当体位,充分暴露腧穴部位。
按法:以中指或拇指罗纹面按触穴位,轻轻按压并逐渐用力.以产生酸、麻、胀、热感为宜。
揉法:用手指在穴位上呈环行揉按,逐渐加力,以酸痛感为度。
2、特定部位按摩
下腹部摩擦:临睡前,将一只手放在脐下耻骨上小腹部位,另一只手放在腰上,然后一面按住腰,一面用手在下腹部由右向左慢慢摩擦,以自觉腹部温热感为度。
腹股沟摩按:临睡前,将双手放于两侧腹股沟处(大腿根部),以手掌沿斜方向轻轻摩按36次,可每周摩按1次。对增强性欲、提高精力有一定的作用。
摩揉睾丸:将双手揉热,先用右手握住两睾丸,使右侧睾丸位于手掌心,左侧睾丸位于拇、食、中三指腹罗纹面上,然后轻轻揉动,向右转30~50次,再向左转30~50次,以略有酸胀感而无痛为度,然后再以左手,如上法轻轻揉按。亦可以擦法操作,即先用一手拉紧阴囊,固定外肾,用另一手掌心大鱼际处置于睾丸上,而后轻轻摩擦,以睾丸微热为度。此法又名“兜囊外肾”法,是历代养生家非常重视的强精固肾的健身要法之一。如《内功图说》云:“一擦一兜,左右换手,九九之数,真阳不走。”故可每日临睡前摩揉之。
摩擦双耳:晨起时,用指尖或罗纹面在双侧对耳轮、对耳轮体等耳部轻轻环形摩擦,或点压揉按,以局部微胀痛有热感为度。此法具有调和阴阳,疏通气血,健肾固精之效。为历代养生家所倡导,如《千金翼方》说:“清旦初起,以左右手摩交耳,从头上挽两耳又引发、则面气通流,如此者令人头不白,耳不聋。”《养生要集》亦云:“清旦初起,以两手叉两耳;扳上下之,二七之,令人耳不聋。”指出了摩擦耳部的时间,方法及次数。
攀足固肾:取仰卧位,两手从膝盖上拉至髋关节,经前腋窝线上行至头上,两手十字交叉,手心向上,两脚蹬直,两手从上直线下落,手向前伸,上身前弯,两手搬足心涌泉穴处,脚用力蹬直,手与脚用力相反,松手使肌体恢复仰卧状。如此反复10次,或根据能力应定次数、即“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”。具强选题,补肾益精之效。
摩击肾府:双手掌放于时间腰部,从上向下往返摩擦,约2分钟,以深部微热为度,或双手握拳,用双手背平面交替击打腰部,力度适中,每侧击打100次左右为宜。腰为肾之府,摩击肾府,又名“擦精门”。具有壮腰健肾益精、疏通经络的作用。如《内功图说》所说:“两手擦热,以鼻吸精气,徐徐从鼻放出,用两热手擦精门”,“两手摩擦两肾俞穴,各一百二十次;能生精固阳,除湿痘,利小便”。
三、益肾针刺法
针刺益肾养生,多以自我操作为主,一般多取单穴;或几个穴位同时选用。针刺手法宜轻缓,刺激强度应适中,得气后即可出针,不宜留针过久。现仅就常用益肾腧穴及针刺手法加以介绍。
三阴交: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,胫骨内刺面后缘。用毫针直刺1~1.5寸,针刺得气后出针,体质虚弱者,可留针5~10分针。每日1次,或隔日1次。
气海:位于脐下1.5寸,用毫针斜刺0.5寸.得气后即出针,可每3~5日针刺1次。
关元:位于脐下3寸,用毫针斜刺0.5寸,得气后即出针,每周1~2次。
曲骨:位于脐下5寸,耻骨联合上中点处。直刺1~1.5寸,每周1~2次。
神门:位于腕横纹尺侧,尺侧屈腕肌腱的内侧。直刺0.3~0.5寸。
以上诸穴,不仅有益肾保健之效,而且对治疗阳痿、遗精、早泄、性欲淡漠等病,也有较好的作用。若与灸法及其他保健方法配合应用,能明显提高针法效果。
四、强壮灸法
在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,以达到益肾强精保健之目的,即所谓强壮灸法。本法是保健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。早在《扁鹊全书》中就指出:“人于无病时,常灸关元、气海、命门、中脘,虽未得长生,亦可得百余岁矣。”宋·窦材更加重视艾灸法的作用、指出:“年四十阴气衰而起居乏,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,六十阳气大衰,阴萎,九窍不利,上实下虚,涕泣皆出矣。夫人之真元,乃一身之主宰,真气壮则人强,真气虚则人病,真气脱则人死,保命之法,艾灸第一。”故掌握艾灸的方法对培补肾元,健身防病有一定的保健与治疗作用。
1、常用腧穴部位
足三里:坐位屈膝,外膝眼向下3寸,胫骨外下距嵴一指处。
大敦:拇趾内甲角旁1分。
曲泉:屈膝,位于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。
气穴:位于脐下3寸,正中线旁开5分。气穴又名胞门、子户,主要用于女性保健及防治其性功能障碍。
大赫:气穴下1寸、即脐下4寸,正中线旁开5分。
命门:正坐位,腰与脐部相对处,或俯卧,第二腰椎下。
肾俞:命门穴旁开1.5寸。
神阙:位于脐窝正中。
涌泉:从足中趾至跟前1/3处,或以趾卷曲时脚心凹陷处,
腰阳关: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。
次髎:骶骨第二骶后孔中。
气海、关元、曲骨等穴的部位,可参见益肾针刺法。
2、操作方法
灸法的种类很多,但作为益肾保健,一般多用艾条温和灸法。首先将艾条一端点燃,对准所取穴位,置于离皮肤1~2寸以上,以局部感到有温和的热力,皮肤发红为度。一般艾灸10~15分钟,可选灸1个穴位,亦可先后灸几个穴位,或用温针灸,即针刺某一穴位,将艾卷套在针柄上点燃,加热于针柄,可得针灸并施之效。
五、益肾添精方药
以中药大补真元,添精益肾,常谓益肾法。早在《内经》中即有:“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;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”之论治法则。明·张景岳论述肾之阴阳关系甚详,指出“盖阴不可以无阳,非气无以生形也。阳不可以无阴,非形无以载气也”。阐述了补肾阴壮肾阳的用药法则,即“善补阳者,必于阴中求阳,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;善补阴者,必于阳中求阴,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”。古今医家施用调补肾阴肾阳的方药,常以景岳明训为法。施有补肾方药应有一定的法度,不可片面追求补益,免有阴阳偏胜偏衰之弊。所谓法度,即应根据体质、年龄、时间的不同,采用不同的益肾方法、切忌滥补、偏补,否则非但无益,且有遗害。
1、常用益肾药物
女贞子:甘,微苦,凉。滋补肝肾,益阴明目。《本经》:“主补中,安五脏,养精神,除百疾,久服肥健,轻身不老”。
旱莲草:甘、酸、寒。养肝益肾,凉血止血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乌髭发,益肾阴”。
山茱萸:甘,酸,温。补益肝肾,固涩精气。《药性论》:“补肾气,兴阳道,添精髓,疗耳鸣”。
五味子:酸,甘,温。滋肝肾,生津液,敛肺止汗,涩精。《本经》:“主益气……补不足,强阴,益男子精”。
枸杞子:甘,平。滋肾益精,养阴明目。《名医别录》:“补益精气,强盛阴道”。
黄精:甘,平。滋肺补脾,益肾添精。《本经逢原》:“宽中益气,使五脏调和,肌肉充盛、骨髓坚强,皆是补阴之功”。
桑椹:甘,微寒。补肝益肾,滋阴润肠。《滇南本草》:“益肾脏而固精,久服黑发明目”。
肉苁蓉:甘、咸、温。补肾益精,润肠。《大明本草》:“治男子绝阳不兴,女子绝阴不产,润五脏,长肌肉,暖腰膝,男子泄精,尿血,遗沥,带下阴痛”。
鹿茸:甘,咸。壮肾阳,益精血,强筋骨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生精补髓,养血益阳,强筋健骨”。
淫羊藿:辛,温。补肾壮阳,祛风除湿。《大明本草》:“治一切冷风劳气,补腰膝,强心力,丈夫绝阳不起,女子绝阴无子,筋骨挛急,四肢不任,老人昏耄,中年健忘”。
巴戟天:辛,甘,微温。补肾壮阳,强筋骨,祛风湿。《本经》:“阴痿不起,强筋骨,安五脏,补中增志益气。”
菟丝子:辛,甘、平。补肝肾,益精髓。《药性论》:“治男子女子虚冷,添精益髓,去腰疼膝冷”。
紫河车:甘,咸,温。补肾益精,养血益气。《本、草经疏》:“人胞乃补阴阳两虚之药,有返本还元之功”。
蛤蚧:咸、平。补肾阳、益肺纳气定喘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补肺气,益精血……助阳道”。
冬虫夏草:甘,温。补肺肾,止喘嗽。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“性温暖,补精益髓”。
沙苑子:甘,温。益肝肾,涩阴精,《本经逢原》:“益肾、治腰痛,为泄精虚劳要药、最能固精”。
杜仲:甘,温。补肝肾,强筋骨。《本经》:“主腰脊痛,补中益精气,坚筋骨,强志,除阴下痒湿,小便余沥”。
刺五加:辛,苦、温。益精温肾。《名医别录》:“补中,益精,坚筋骨,强意志,久服轻身耐老”。
灵芝:甘,平。益气血,添精补髓,养心安神。《本经》:“保神益精,坚筋骨,好颜色,久服轻身不老延年”:
熟地黄:甘,微温。滋阴补血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填骨髓,长肌肉,生精血,补五脏内伤不足,通血脉,利耳目,黑须发”。
何首乌:甘,苦,涩,微温。补肝肾,益精血、涩精润肠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养血益肝,固精益肾,健筋骨,乌髭发,为滋补良药。不寒不燥,功在地黄,天门冬诸药之上”。
覆盆子:甘,酸,微温。补益肝肾,涩精缩尿,《本草备要》:“益肾脏而固精,补肝虚而明目,起阳痿”。
狗鞭:甘,咸,温。益肾补阳。《本经》:“牡狗阴茎主伤中,阳痿不起,令强热,大生子,除女子带下十二疾”。
海马:甘,咸,温。补肾壮阳,活血散瘀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暖水脏,壮阳道”。
2、常用益肾方剂
赞育丹(《景岳全书》):熟地15克、白术10克、当归8克、枸杞10克、杜仲10克、仙茅8克、巴戟天10克、山茱萸8克、仙灵脾6克、肉苁蓉12克、韭菜子6克、附子3克、肉桂3克。水煎,分2次服。具有温肾壮阳之功。对阳痿、性欲淡漠、不育等有较好疗效。
延龄固本丹(《万病回春》):菟丝子(酒制)、肉苁蓉(酒洗)各120克,天门冬、麦门冬、生地黄、熟地黄(酒制)、山药、牛膝(酒洗)、杜仲(姜汁炒)、巴戟(酒浸去心)、枸杞子、山茱萸(酒蒸去核)、白茯苓、五味子、人参、木香、柏子仁各60克,覆盆子、车前子、地骨皮各50克,石菖蒲、远志、甘草(水浸姜汁炒)、川椒、泽泻各30克。妇女应加当归、赤石脂各30克。共研纸末,酒煮稀面糊和丸,如梧子大,空腹温酒送服80丸。具有温肾壮阳、添精补髓、益气养血等功效。可治诸虚百损、中年阳事不举等虚损病症。
延寿丹(《丹溪心法》):天门冬、远志、山药、巴戟天各90克,柏子仁、泽泻、熟地(炒去汗)、生地、枸杞、茯苓、霍盆子、赤石脂、车前子各60克,杜仲(炒)、菟丝子(酒浸)、牛膝(酒浸)、肉苁蓉(酒洗)各120克,当归(酒洗)、地骨皮、人参、五味子各30克。共为细末,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70丸。具有滋肾阴、补肾阳之功效。可防治肾虚体弱、腰膝酸软、阳痿尿频、头晕乏力等病症。
二精丸(《圣济总录》):黄精(去皮)、枸杞子各100克。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子大,每服30~50丸,空腹温洒下。具有滋补肾阴之功效。如《圣济总录》云:“常服助气固精,补填丹田,活血驻颜,长生不老”。
五子丸(《世医得效方》):菟丝子(酒蒸)、炒韭子、益智仁、炒茴香子、炒蛇床子各等份。共研细末,酒糊为丸,如梧子大,每服50~70丸,糯米或盐汤送下。具有温肾壮阳之功。
斑龙丸(《医学正传》):白茯苓、破故纸各120克,鹿角胶、鹿角霜、菟丝子、柏子仁、熟地黄各240克。共为细末,酒糊和丸,或以鹿角胶入好酒烊化和丸,如梧子大,每服50丸,姜盐汤送下。有益肾气、滋肾阴之功效。可治疗真阴虚损,老人虚人常服,有延年益寿之功。
二黄丸(《寿亲养老新书》):干地黄、熟地黄、天门冬、麦门冬、人参各等份。共研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子大,日服1~2次,每服30~50丸,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。有滋阴补肾添精之功效。
补精膏(《重订瑞竹堂经验方》):牛髓、炒胡桃肉、杏仁泥各120克,山药250克。将胡桃肉、杏仁泥、山药同捣成膏,入炼熟蜜500克,与炼牛髓和匀入砂锅煮沸至熟,盛瓶备用。每服1匙,空腹服下。具有滋肾补精之功效。
益肾固精丸(《慈禧光绪医方选议》):大熟地240克,山茱萸肉、淮山药、牡丹皮、云茯苓、线胶各120克,龙骨(生研水飞)10克,莲须30克,芡实60克。用牡蛎熟粉炒线胶成珠后,去牡蛎,磨粉。再同各药共研细面,炼蜜为丸,如绿豆大,每日早晚各服12克。有益肾固精之功效。
聚精丸(《证治准绳》):黄鱼鰾胶500克、沙苑蒺藜240克。先将鱼鳔胶蒸软,切成小块,用蛤粉炒成珠,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子大,每服80丸,空腹温酒或白开水送下。本方有聚精固泄之功,《本草逢原》称该方为“固精要药”。
金锁固精丸(《医方集解》):炒沙苑蒺藜、蒸芡实、莲须各60克,酥炙龙骨、牡蛎各30克。将牡蛎用盐水煮1昼夜,煅粉。共为细末,莲子粉为丸,每服9克,1日2次,淡盐汤送下。本方具有固肾涩精之功效。
五子衍宗丸(《医学入门》):枸杞子、菟丝子各240克,覆盆子120克,醋蒸五味子30克,车前子60克。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子大,每服9克,1日2次,白开水或淡盐汤送下,冬月酒送下。具有添阴补肾、固精止遗之功效。
六子丸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):菟丝子、蛇床子、覆盆子、沙苑蒺藜、韭子、五味子各等份。共为细末,蝗鱼胶为丸,每服9克,1日2次,白开水送服。具有补肾涩精止遗之功效。
六味地黄丸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:熟地24克,山茱萸、山药各12克,泽泻、茯苓、牡丹皮各9克。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子大,每服30丸,空腹温开水送下。本方为补益方剂的基础方之一,具有滋补肾阴之功效。
左归丸(《景岳全书》):熟地120克,枸杞、怀牛膝、鹿角胶、山药、山茱萸、菟丝子、龟板胶各60克。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10克,早晚各服1丸。本方有滋肾填精之功效,是临床常用的滋补肾阴的中成药之一。
肾气丸(《金匮要略》):干地黄240克,山药、山茱萸各120克,泽泻、茯苓、丹皮各90克,肉桂、熟附片各30克。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子大,每服9克,1日2次,温开水或淡盐水送下。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,称为温肾之祖方。
右归丸(《景岳全书》):熟地240克,山药、菟丝子、鹿角霜、枸杞子、杜仲炭各120克,山茱萸、当归各90克,川附子、肉桂各60克,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丸10克,早晚各服1丸。具有温肾壮元阳之功效。
3、常用益肾固精验方
早稻米250克、黑芝麻50克、紫河车2具(焙炒)。共为细末,蜜为丸,晨服15克,淡盐汤送服。有益肾补阳之功效,可用于性欲淡漠,男子精冷、阳痿等。
蜈蚣2条(研末)、防风15克,煎汤,1次服下。用于阳事不举,或举而不坚。
胡桃隔、芡实、薏米仁10~15克,水煎服。可用于肾气虚弱而致阳举不坚、遗精、小便频数等。
羊肉、白萝卜同煮,去掉萝卜、加肉苁蓉、巴戟肉、杞子各15克同煮,能温肾助阳强精益肾。
莲叶120克、桑螵蛸60克。共研细末,每日空腹服4次,每次服3克,温开水送下。有益肾固精止遗之功效。
韭菜子、菟丝子、芡实米各10克,金樱子30克,生山药25克,水煎服。有益肾固精之功效。
刺猬皮,焙干,存性研面,每服6克,黄酒送下。有固精止遗之功效。
人参10克、茶叶3克,水煎服。有强精益肾之功效。可用于阳事举而不久,交媾困难之病。
金樱子、蘑菇各30克,水煎,分2日服,早晚各服1次。有涩精止遗之功效。可用干男子早泄、滑精,女子带下清稀量多等。
蜈蚣15~20条,当归、白芍、甘草各45克。共研细末,分为30包,早晚各服1包,15天为1疗程。对阳痿不举,或举而不坚效果甚佳。
蛤蚧尾1对,狗脊、枸杞、人参、菟丝子、山茱萸各15克,寸冬30克,当归12克,泡酒,每服40毫升,每日3次。有益肾填精壮阳之功效。
补骨脂(炒)、菟丝子各120克,胡桃肉45克,沉香6克。共为细末,炼蜜丸,如赤小豆大,每服20~30丸,每日3次,饭前盐汤或黄酒送服。久服有温阳补肾、益精止遗之功效。
全蝎7个(去剡)、核桃1个(去仁)。将蝎放入核桃内,扎好,火上焙黄,研末、每服1.5克,黄酒送下。有强精益肾之功效。
淫羊藿150克,菟丝子、金樱子、制狗脊、女贞子各90克。共为细末,每服5克,每日3次。有补肾阳、益肾阴之功效。
鹿茸30克,酥炙为末,每服1~2克,1日2次,温酒送下。能温肾壮阳,可治疗素体肾阳虚弱、阳痿、早泄等寇。
狗鞭1具。将锅内放砂,炒热,再把狗鞭放锅内炒,炒至松泡后,研末,每服3克,每日2次,温开水送下。有温肾壮阳之功效。
海马3~6克、九香虫9克、菟丝子12克、熟地15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能温补肾阳。
补骨脂12~15克、鱼鳔15~20克。水煎50分钟后,饮汤、食鱼鳔。汤内可置少量调味品。具有补肾益气填精之功效。
何首乌15克、金樱子15克、五味子9克、分心木9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具有补肾固精止遗之功效。
韭菜子250克。蒸熟后干燥,研为细末,每日3次,每服6克,空腹温开水或温酒送下。有温补肾阳之功效。
山茱萸(酒浸)500克、破故纸(酒浸1日焙干)250克、当归125克、麝香3克。共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子大,临卧每服81丸,酒或盐汤送下。能温阳益气固精。
覆盆子,酒浸,焙干研末,每早服9克。有温肾助阳之功效。
胡桃仁(捣膏)、破故纸、杜仲、敬篇(为末)各120克,杵匀,丸如梧子大,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50丸。具有补肾气、壮筋骨之功效。对老人肾气亏虚尤为适宜。